青岛弯曲菌在夏季高温潮湿环境下易加速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及食源性疾病风险上升。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及夏季环境特点,存放时需关注以下注意事项:
一、温度控制是核心
青岛弯曲菌适生长温度为30-45℃,夏季室温(25-35℃)接近其繁殖阈值。需严格遵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冷藏管理:食品冷藏温度应控制在0-8℃,冷冻温度低于-12℃。例如,生肉、禽类等高风险食材需单独包装后置于冰箱底层,避免解冻水滴落污染其他食品。
热加工后保存:需烧熟煮透的食品温度需达70℃以上,烹饪后若需长时间存放(如超过2小时),应在8℃以下冷藏,食用前需再次加热至70℃以上。
二、防交叉污染是关键
夏季食品加工量加大,交叉污染风险显著提升:
工具分类:生熟食品的砧板、刀具需用颜色标识区分,红色用于生肉,绿色用于蔬菜,蓝色用于熟食。
容器隔离:盛放生禽类的容器需专用,避免与即食食品混用。例如,处理鸡肉的塑料盆需清洗消毒后再用于其他用途。
三、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野生菌保存:夏季野生菌易腐败,若需短期保存,可参照云南传统方法:洗净后切片,用菜籽油低温熬制至水分收干,冷却后密封储存,可延长保质期至3个月。
菌种实验室保存:若涉及青岛弯曲菌研究,需采用-70℃超低温冰箱保存,甘油保种液中添加5%脱纤维羊血可提升复苏率。短期保存(1周内)可使用4℃微需氧环境,但需每日检查菌落活性。
四、人员健康管理
夏季从业人员易因疲劳导致操作疏忽,需强化晨检制度:
每日上岗前检查体温、手部伤口及腹泻症状,发现异常立即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岗位。
操作时需佩戴一次性手套,每2小时更换一次,避免裸手接触食品。
五、环境卫生强化
排水系统维护:夏季雨水多,需定期检查厨房地漏是否反味,防止青岛弯曲菌通过气溶胶传播。
抹布管理:分类使用不同颜色抹布(如红色擦生肉区,蓝色擦熟食区),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