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基础

一起认识“流感嗜血杆菌”

浏览: 0 次 发布时间:2025-09-11

1892年波兰科学家从流感患者的鼻黏膜中分离出一种细菌,一度被误认为是流感的致病因子。因为在人工培养时必须提供新鲜血液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1920年被命名为“流感嗜血杆菌”。1933年,流感病毒被确定为流感的真正致病因子,而流感嗜血杆菌被证明广泛寄居于健康人的呼吸道、眼结膜、阴道黏膜中,常与人体的正常菌群共生,为机会致病菌。是否它就不存在威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流感嗜血杆菌为临床多见病原菌,能够引起较多见,危害最大的是化脓性脑膜炎,此外还有肺炎、中耳炎、会厌炎、心包炎、继发性感染等,依据细胞壁上荚膜多糖的有无将其分为有荚膜菌株和无荚膜菌株,有荚膜菌株根据荚膜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f 6个血清型。无荚膜菌株归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其中有荚膜菌株致病力大于无荚膜菌株,尤其以b型致病力最强。

流感嗜血杆菌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为无色透明、半透明或灰白色、湿润、露滴状,血平板上不溶血,有时菌落很小,需用放大镜观察。有吲哚气味,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形成光滑的菌落,并且该菌落比同样过夜培养的无荚膜的菌落大。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大群无动力、无芽胞和鞭毛、呈球杆状、杆状或长丝状等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两端钝圆,长0.3-1.5微米,宽0.3-0.4微米,新分离的或幼龄菌具荚膜,其菌株毒力较强,在陈旧培养物中由于自溶酶的作用,荚膜消失。




相关标签:

上一条:青岛全自动血培养仪在病原体检测‌中的作用

下一条:没有了

0532-86611018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