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菌(Y.pestis),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鼠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人类鼠疫多为疫鼠的跳蚤叮咬而感染,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直至十九世纪末,鼠疫耶尔森菌才被分离和命名。此菌引起的是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酿成大流行,从公元6~19世纪发生过3次大流行。此菌主要累及皮肤和淋巴结,其次为败血症、肺炎、脑膜炎。
一、传播途径
鼠疫耶尔森菌主要通过鼠虱叮咬、皮肤接触和飞沫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1. 鼠虱叮咬:鼠类身上的鼠疫耶尔森菌主要以鼠虱为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导致感染。
2. 皮肤接触:易感者由于接触了患者的痰液、脓液或者患病动物的皮、血液、肉块等,其中含有的耶尔森菌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导致感染。
3. 飞沫传播:患者痰液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进行传播,通常可造成人群间的大流行。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鼠疫耶尔森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多种类型的鼠疫,包括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肺鼠疫等。
1. 鼠疫:最常见,多发生于流行初期。病菌通过疫蚤叮咬的伤口进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细胞内繁殖,并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
2. 败血症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循环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3. 肺鼠疫:起病急骤,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出现大片实变影,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此外,鼠疫耶尔森菌还可引起鼠疫耶尔森菌肺炎,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病情严重时,若未及时有效治疗,会有较高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