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弯曲菌药敏板(琼脂稀释法) 10T/盒 )
1. 检验原理:
药敏培养板上包被不同浓度抗生素的 MH 琼脂( 5% 脱纤维羊血),可检测目前临床及农业、养殖过程中抗弯曲菌感染的 7 类 11 种抗生素,每种抗生素的 MIC 范围:
所属种类 | 抗生素 | 简写 | MIC 范围 |
大环内酯类 | 红霉素 | ERY | (MIC: 0.5μg/ml~64μg/ml) |
大环内酯类 | 阿奇霉素 | AZI | (MIC: 0.5μg/ml~64μg/ml) |
喹诺酮及氟喹诺酮类 | 萘啶酸 | NAL | (MIC: 0.5μg/ml~64μg/ml) |
喹诺酮及氟喹诺酮类 | 环丙沙星 | CIP | (MIC: 0.5μg/ml~64μg/ml) |
氨基糖苷类 | 庆大霉素 | GEN | (MIC: 0.5μg/ml~64μg/ml) |
氨基糖苷类 | 链霉素 | STR | (MIC: 0.5μg/ml~64μg/ml) |
氯霉素类 | 氯霉素 | CHL | (MIC: 0.5μg/ml~64μg/ml) |
氯霉素类 | 氟苯尼考 | FLO | (MIC: 0.5μg/ml~64μg/ml) |
四环素类 | 四环素 | TET | (MIC: 0.5μg/ml~64μg/ml) |
酮内酯类 | 泰利霉素 | TEL | (MIC: 0.25μg/ml~32μg/ml) |
林可酰胺类 | 克林霉素 | CLI | (MIC: 0.25μg/ml~32μg/ml) |
注意:药敏板 1-11 列为检测列,第 12 列为对照列。对照列中 Q1 孔为培养板琼脂无菌质控, 加入无菌稀释液;Q2 孔为待测菌株生长质控,加入待检菌株;Q3-Q8 孔为弯曲菌药敏质控孔,加入弯曲菌药敏检测质控菌株 C.jejuni ATCC33560(同批药敏培养板质控菌株可只做一次)。
2. 操作方法:
①待检菌悬液制备:用无菌棉签或者取菌环挑取生长良好的待测弯曲菌菌落 3-4个,悬浮于 3ml 无菌稀释液中,充分混匀;
②质控菌株菌悬液制备:用无菌棉签或者取菌环挑取生长良好的质控菌株 C.jejuni ATCC33560 菌落 3-4 个,悬浮于 3ml 无菌稀释液中,充分混匀;
③稀释、调节菌液的浓度: 将待检菌悬液与质控菌悬液分别使用麦氏比浊仪测量菌液浓度达到 0.5 麦氏单位; 将 0.5 麦氏单位的菌悬液用无菌稀释液进行 10 倍稀释(取 100μl 的 0.5 麦氏单位的菌液加到 900μl 的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将制备好的菌液(约 2-3μl)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孔含菌量约为 104CFU;
④点样培养: 将稀释好的待检菌液倒入无菌加样槽,用八联排无菌加样器蘸取适量菌液点加到药敏培养板 检测列( 1-11 列)每个孔以及质控孔 Q2 中的琼脂上; 用八联排无菌加样器蘸取适量同样稀释的弯曲菌质控菌株 ATCC33560 的稀释液加到药敏板的对照列(第 12 列)的 Q3-Q8 孔的培养基上; 取 2ul-3ul 的无菌稀释液加到对照列(第 12 列)的 Q1 孔中作为无菌培养基对照;盖上平板盖子,将药敏板放入微需氧环境中,42℃ 培养 24h 或者 37℃ 培养 48h ,取出药敏培养板,肉眼观察药敏板上每个培养孔中弯曲菌的生长结果。
注意:可使用加样器(推荐电动连续加样器)进行逐个孔加样,也可使用八道加样排枪加样, 每孔 2-3ul;为更容易判读,尽量将菌液加到孔中琼脂中央。
3. 结果判读:
①首先观察药敏板对照列:加无菌生理盐水的琼脂质控 Q1 孔上无任何细菌生长;待检菌株生长质控 Q2 孔上为菌苔生长;质控菌株 ATCC33560 在 Q3-Q8 孔中分别为:Q3,Q4,Q5 菌苔生长,Q6,Q7,Q8 无生长;
②如对照孔检测结果正确,开始判读检测孔,如不正确则检测孔结果无效;
检测孔结果判读:1-11 列检测孔,以列为单位,孔中培养基上完全没有细菌的生长则该孔中 抗生素的浓度判定为该药物的 MIC 值,如果有单一菌落或者因加样造成的薄雾状生长也判读为阴 性生长(无生长);如果在最大浓度的琼脂孔中仍有细菌生长则判读为:MIC>64μg/ml 或者 MIC>32μg/ml(泰利霉素、克林霉素);
在记录单上记录判读结果。
4.弯曲菌药敏板细菌生长情况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