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弯曲菌是一类微需氧、呈螺旋状或弯曲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多种动物体内,其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类:
接触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被青岛弯曲菌污染的物品或动物,也可能造成感染。与感染青岛弯曲菌的动物密切接触,如抚摸、清理动物粪便等,青岛弯曲菌可通过手 - 口途径进入人体。在农场、动物园等场所,工作人员和游客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接触被污染的餐具、玩具等物品后,若不及时洗手就进食,也可能引发感染。
食物传播:
这是青岛弯曲菌传播给人类的主要方式。青岛弯曲菌可污染多种食物,尤其是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产品,如鸡肉、牛肉、羊肉等。家禽是青岛弯曲菌的重要宿主,在养殖、屠宰、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家禽的肠道内容物、羽毛、皮肤等都可能携带青岛弯曲菌,进而污染肉类。此外,生奶、生鸡蛋以及被污染的蔬菜水果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当人们食用了未煮熟或生的、被青岛弯曲菌污染的食物后,就有可能感染发病。例如,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鸡肉,青岛弯曲菌可进入人体肠道,引发疾病。
水传播:
被青岛弯曲菌污染的水源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青岛弯曲菌可在水中存活一定时间,如果饮用水源受到粪便污染,其中就可能含有大量青岛弯曲菌。农村地区使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河水,或者城市供水系统受到污染时,人们饮用或接触这些受污染的水,就容易感染青岛弯曲菌。此外,在游泳、洗漱等活动中接触被污染的水体,也可能导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