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兰氏染色及机理
由于细菌细胞既小又透明,故一般先要经过染色才能进行显微观察。染色方法很多,其中革兰氏染色是最重要的染色方法之一。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为: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以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最终被染成蓝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细菌,被染成红色的称革兰氏阴性细菌。
一般认为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反应主要与其细胞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有关。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和交联程度较高,层次也多,细胞壁间隙较小,因此在乙醇洗脱时,肽聚网孔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脱出细胞壁,再加上它基本不含类脂,乙醇处理时不会在细胞壁上出现缝隙,结果结晶紫-碘复合物仍滞留在细胞内,呈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含量与交联程度较低,层数也少,细胞壁较薄,结构也较松散,加上它的类脂合量高,因此在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相反乙醇将类脂溶解,而使其细胞壁上出现较大缝隙,这样,结晶紫-碘复合物很容易脱出细胞壁,此时细胞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结果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红色。
(2)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主要区别
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这两类细菌在染色反应、抗原性、毒性以及对溶菌酶和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