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能够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它属于支原体家族的一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同于细菌和病毒,支原体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最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形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尤其好发于5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传播途径与发病特点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患者的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为1~3周。它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更为常见。儿童感染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初期多为发热、咽痛、乏力等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剧烈的刺激性咳嗽,甚至引起肺炎和呼吸困难。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肾炎等呼吸系统以外的并发症。
临床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多数起病不急。主要症状包括:
1. 咳嗽: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加重。
2. 咳痰:可能出现少量白色黏痰,混合感染时可能出现脓痰。
3. 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
4. 体温上升:表现为低热或高热状态,体温在37℃~41℃之间,多数在39℃左右。
5. 全身无力:体温升高后,患者可能感到疲倦、肌肉酸痛,伴有头痛、咽痛等症状。
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能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